查看原文
其他

难忘太原当年那些店

2016-10-10 介子平 太原道



售货员、服务员、理发员、驾驶员、邮递员、保育员、炊事员、售票员,昔时“八大员”中,售货员位列其首;听诊器、方向盘、人事干部、售货员,昔时四大热门职业,售货员列其末。何以然?计划经济时代,商品短缺,卖方市场,售货员手中有一定的掌控权,虽不能济人,却可惠泽,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。那时,没有民营工商,惟有国营经济,只不过由于隶属不同,分为全民国营与地方国营而已,售货员则都是堂堂吃公家饭的职工。


█ 七十年代的太原公交售票员

 

县城里,同类型的商店不会超过两家,且多冠以“人民”二字,如人民饭店,人民旅社、人民医院、人民剧场等等。而大多做的是独家买卖,粮店一,澡堂一,邮局一,影院一,修表店一,照相馆一,牛奶站一,冰糕铺一,五金交化店一,信托门市部一,骡马钉掌铺一,废品收购站一。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,商店在哪个位置,营业时间几许,店里几位售货员,售货员家住哪条巷巷,全城老少皆知。一个售货员上班途中,不知要与多少相识或不相识的人打招呼,这其中可能包括县革委的头头脑脑、街道工厂的车间主任、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主角、武装部的军代表等等。班主任老师对某位同学格外照顾,就因为他妈是缝纫机柜组的售货员。这个职业,老话说“盈满得很”,现在叫“牛”。铁饭碗,便带来了服务质量不高的老大难顽症,几成服务行业的永久话题。


█ 上世纪的太原大中市场


█ 上世纪的晋阳饭店,楼顶的名称是国营晋阳饭店


█ 上世纪的清和元饭店


█ 上世纪的五一百货大楼


█ 上个世纪的解放路百货大楼

 

肉铺服务员一刀下去,你想要肥,他偏给瘦。菜店服务员一盘戳起,大个的几乎没有,软烂的倒不少。听说蔬菜门市部来了西红柿,骑车便往,随喜而归,才发现自行车落在了商店门前。通常情况下,没事便去排队,不管会不会来,不管来的是什么,菜店里的特殊味道,我至今难忘。最要命的是排到了跟前,货却断了,而柜台下面明明全是给关系户的预留,但谁也不敢言语,只好腆着脸问:“上午还来吗?”却无人搭理你。

 

偶有进城贩卖自家所产者,皆被视作投机倒把分子。一次,我父亲挑了几根胡萝卜,未及过秤付钱,小贩已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连车带货逮走了,为此,我父亲一直心存不安,其实不过二斤,每斤四分钱。后来,我为单位编志书,翻阅档案时,发现其中有一份记过的处理决定,起因是这位家住北郊向阳店附近的王姓职工,骑车上班途中,贩卖自留地里的出产被抓了现行,之后,还在全体职工大会上痛哭流涕做了检讨。

 

三尺柜台是售货员的阵地。一个人面对一群人,时间一长,难免烦躁、恶声。至书店买书,取一本不合意,两本不合意,第三本便不好意思开口了。向来冷清的土产日杂店,腊月里一下红火起来,“二踢脚”来了没?几乎全城的孩子都在追问此事,童子智少,没完没了,售货员一日不知要回复多少遍,摇头多少次,一旦搭腔,便被刨根问底,遂装作没听见,搐额锁眉,一脸霜降。后来看老电影《三毛流浪记》,见旧上海的百货商店里竟没有柜台,甚是好奇,这还了得,随便挑拣,丟了怎办?北京百货大楼糖果部张秉贵的“一把抓”,便是柜台上练就的微才,熟能生巧。类似的绝活,其实每个售货员都有一两下子。我见过一位卖肉师傅,你要九毛或一块的,他先将秤设在那个位置,割下的肉往秤盘上一堆,平平的。副食品商店卖糕点的女胖师傅包起点心来,怎一个快字了得,且整齐牢靠。百货商店布匹柜台的老师傅量尺时,总能多出一寸,可回家再测,不多不少正正好。新华书店岁末卖年画的师傅,你将编号与张数告之,他则自没有标示的扁柜中飞速抽出,一卷便告讫,回家展开,都是你要的。


█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解放路副食品市场。本页部分图片转载自高迷楼论坛


█ 八十年代的钟楼街


█ 八十年代的鼓楼街菜市场


█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常青菜市场


█ 八十年代的益源庆醋厂


█ 上个世纪的林香斋

 

除却柜台,还有橱窗,其中的摆放若遇节日更新,会引来路人驻足围观。五一大楼的橱窗数量多,换得勤,几成那条街上的亮点,如今橱窗还在,却已无人关注。五一路书店的橱窗也有特色,后来还结识了这家店的美工老杨与小南。我当年的理想,便是到电影院绘招贴,在商店画橱窗。水果店橱窗里画着的菠萝椰子等等南果,我从未见过,大概店里也从未卖过。销售后结账,售货员需将票据夹好,一甩手传至收银处,快递方式是空中扯着的一根铁丝,你来我往,飕飕作响。

 

出差在外,吃饭时,购票排队,领菜排队,取饭排队。若两人同行,可分排,若一人,先领了菜,待饭取回,早凉了;先取了饭,待菜领到,早坨了。取了饭菜,还需等座位,看谁快吃完了,便站在人家后头,而你一开吃,又有人站在了你的后头,如此哪有不速食者,况且几条队排下来,早饿晕了。“饭勺里存在阶级斗争”,嘴甜的,一勺下去,干且有肉,而闷葫芦人,稀而无荤。吃早餐,多要两根麻叶,但必须配一碗粉汤,喝不了,也得给你舀出来,一副大公无私气质。住旅馆,先须出示介绍信,没有证明,对不起,不接待。有亲友的投靠亲友,没有的候车室蜷缩。一间会议室大小的客房,十四五张床,工厂采购员、机关外调人,不相识者拼合一堂,先是各自防备,后便聊个没完,各地的小道消息被查后,根源往往就在旅馆。讲究的,自带褥单被单,不讲究的,就那样了,出差回来,往往惹来一身的虱子。半夜里,派出所忽来查房,刺眼的手电光在你脸上划来划去,谁都有可能是阶级敌人;天未亮,女服务员又推门而入,捅炉添煤,顿时冒出一屋子的呛。去趟北京,简直背负了单位全体同志的重托,拎几瓶汾酒竹叶青,寻当地熟人求换几张票券,在商场笑脸忍耐对外地人的冷言冷语,大包小包都是给别人的捎买,小到水果糖抹脸油,大到台灯罩折叠椅,一份情谊尽在其中。我穿的第一双皮鞋,便是母亲单位有人出差上海时捎回的,花了七元多。


█ 太原五一路华义美发店

 

前些年,发现新建南路有家“国营建南饭店”,依旧是水牌报菜单,服务员发筷子,遂满足了一番怀旧欲,饭菜味道实在不敢恭维,前后竟去过几回。但较之既往,还是改进了许多,服务员们虽都身穿旧式围裙,却添了给客人端饭菜的项目,由于生意冷清,多数时候扎堆聊天,满口的太原话倒也亲切,家长里短,并不避客。饭店终于没有支撑下去,原址开发成了楼盘。行进于乡间,偶见镇上供销社房额端“发展经济,保障供给”的毛体水泥塑字,不免停下,进去看看,内瓤全变了,仅仅留了个外壳。


直接点击以下链接,阅读推荐内容:

汾阳冀氏三杰: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和他的父兄

家在太原01:太原城,太原人

家在太原02:爱在太原晨起日落每一时

家在太原03:太原的那些老槐树,傲然风雨忆沧桑

家在太原04:那一碗老太原炝锅面

家在太原05:太原那些“福寿安康”之地

家在太原06:记忆中的五一路先锋百货商店

家在太原07:怀念我的母校——回民小学东西校

家在太原08:太原有条智家巷

家在太原09:半个世纪如云烟,太原十二中记忆

家在太原10:桃园那几条巷

家在太原11:桃园一巷的那些事

家在太原12:行走五一路,寻找昔日的记忆

家在太原13:大濮府煤场散记

家在太原14:住在桃园二巷的日子

家在太原15:远去的钟楼街副食品市场,近半个世纪的记忆 

家在太原:桃园三巷的记忆

家在太原:傅家巷与傅山

家在太原:桃园四巷忆吃穿

家在太原:桃园路往事

家在太原:豆芽巷往事

家在太原:老军营,相知相处三十载

家在太原:记忆里的西缉虎营 

家在太原:少年的五一广场

家在太原:家住桃园三巷

家在太原:迎泽公园的记忆

家在太原:西缉虎营院里的牵牛花

家在太原:我心中的解放路

家在太原:太原的夏天

家在太原:太原的醋

家在太原:梅山记忆

家在太原: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学

家在太原:太原七中,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

家在太原:难忘上马街

家在太原:饮马河边

家在太原:记忆中的西华门老街

家在太原:悠悠文庙上官巷

家在太原:杨家堡,都市里的村庄

家在太原:桥头街,我永远的乡愁

家在太原:家住太原五拐巷

家在太原:记忆中的上马街


欢迎加入太原道微信群交流山西地域文化,入群请先添加太原道编辑微信并注明入群,扫描下图二维码或查找wwwtydao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